北京治白癜风做好的医院 http://www.pfzhiliao.com/十一期间黑龙江省鸡西市发生了9人食物中毒的惨剧,目前已有8人去世。在事件最初,黄曲霉毒素被认定为是此次中毒的真凶(央视新闻),但在10月12日真相反转,当地卫健委发布最新通知初步定性为是米酵菌酸中毒事件。让很多朋友可能有点云里雾里,到底是黄曲霉毒素还是米酵菌酸呢?怎么会有这么多引发食物中毒的物质呢?所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食物中毒到底有哪些类型,哪些食物又会引发中毒事件。
什么是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又称为食源性疾病(foodbronediseases),WHO将其定义为通过摄入食物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是目前全世界分布最广泛、最常见的一种疾病。
自然界中可以引起食物中毒的致病因子种类繁多,可以将其分为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生物性因素包括:细菌及其毒素、真菌及其毒素、病毒和立克次体、寄生虫和原虫、有毒动物及其毒素、有毒植物及其毒素。
本文将主要对细菌及其毒素进行详细介绍,让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多注意,更好的防护。因为食物中毒的致病因素复杂多样,可能一篇文章没有办法将其介绍完全,所以我会在接下来的文章里一一详述。
细菌及其毒素:因摄入致病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是最常见的食物中毒。而引发此次黑龙江省食物中毒事件的初步定性的米酵菌酸,就属于细菌性食物中毒,所以本篇文章,我将主要介绍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种类、易引发中毒的食物及预防。
1、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发病率高,占总食物中毒的40%-60%,易引发沙门氏菌中毒食品主要为动物性食物,首先是畜类及其制品,其次为禽肉、蛋类、乳类及其制品。比如蛋类受感染的几率就比较多,尤其是鸭、鹅等水禽蛋类,带菌率一般为30%-40%。加热是可以杀死沙门氏菌的,所以使用动物性食物时一定要保证充分加热煮沸,禽蛋类需要洗干净后带壳煮沸8-10分钟。
2、副溶血性弧菌:此菌主要存在于海产品中,比如墨鱼、带鱼、虾、蟹、贝等。但副溶血性弧菌不耐酸也不耐热,因此烹饪时要充分煮透,如果是凉拌食物则可以用食醋充分浸泡10分钟或℃沸水漂烫数分钟即可杀死。
3、李斯特氏菌:此菌主要来源于乳及乳制品、肉类等,因为李斯特氏菌耐低温,所以在冰箱中保存时间过长的乳制品、肉制品中常见。目前针对这种细菌,普通消费者想要从食品中消灭它并不实际,主要需要食品生产者加工者严格把控。
4、大肠埃希氏菌:这种细菌主要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肠道内,属于肠道的正常菌群,一般不致病。但当人体抵抗力下降及食物被大量细菌污染时,就会发生食物中毒。此菌的预防同沙门氏菌一样。
5、变形杆菌:此菌主要污染动物性食品,特别是熟肉以及内脏的熟制品,预防方法与沙门氏菌一样,也是要充分加热。
6、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毒素型食物中毒,当其产生肠毒素时才会引发中毒。引起中毒的食物种类较多,主要是在营养充分且水分较多的食物,比如乳类及其制品、肉类、剩饭等。此菌耐热,想要完全破坏需要℃加热2小时。因此,主要的预防方式就是防止毒素产生,比如食物需冷藏,并且放置时间不宜超过6小时,这也是为什么不建议大家吃剩饭的原因。
7、肉毒梭菌:肉毒梭菌也属于毒素型食物中毒,其产生的肉毒毒素是一种毒性很强的神经毒素,对人的致死量是10的负9次方mg/kg.bw。主要以发酵食品感染较为多见,比如臭豆腐、面酱、豆酱等。家庭制作发酵食品时,一定要彻底蒸煮原料,在℃温度下持续加热10-20分钟,以破坏各种毒素,加工后的食品应迅速冷却并储存在低温环境中。
8、志贺氏菌:又将其称为痢疾杆菌,易中毒的食物主要为凉拌菜,预防方法同沙门氏菌。
9、空肠弯曲菌:此菌主要污染牛乳及肉制品,因为它不耐热,因此可在巴氏灭菌的条件下被杀死。日常生活中要避免食用未煮透或灭菌不充分的食品。
10、蜡样芽胞杆菌:此菌产生的肠毒素可致病,包括腹泻型毒素和呕吐毒素,腹泻型毒素属于不耐热毒素,在56℃加热5分钟即失去活性,而呕吐毒性则耐热,℃加热90分钟也不失活,呕吐毒性主要在米饭等食品中生成。所以保存时间过长的剩饭不建议食用。
11、产气荚膜梭菌:引起此菌中毒的食物主要是鱼、肉、禽类食物,主要原因是加热不彻底或生食此类食物,因此在饮食上一定要注意。因此菌不耐热,预防方法同沙门氏菌。
12、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为毒素型食物中毒,其产生的米酵菌酸和毒黄素可致病,此次黑龙江省食物中毒就初步认定为是米酵菌酸引发。这类食物中毒主要发生于东三省,引起中毒的食物主要是谷类发酵制品,比如黑龙江事件的酸汤子。因此此毒素毒性较强,且目前尚缺乏特效的解毒药,因此致死率很高。
13、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引起此菌中毒的食物主要是动物性食物,比如猪肉、牛肉、羊肉等,其次为生牛乳,尤其是在0-5℃低温条件下储存运输的乳类或乳制品。
以上,就是容易引发食物中的细菌性致病因素,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常见,如果稍有不注意,可能就会引起中毒并来带一些临床症状。所以大家在日常饮食中,可以根据每种食物其易受感染的细菌,和细菌的特点进行有效的预防。
建议收藏!欢迎转发!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