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采暖重安全
谨防中*保平安
——预防一氧化碳中*安全知识宣传
前言
随着冬季的到来,天气日渐寒冷,安全事故隐患随之增多。一个家庭,每个家庭成员的安全牵动着全家人的幸福。生命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葆活力,幸福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具魅力。在安全问题上,容不得半点麻痹和侥幸,必须防范在先、警惕在前。只有这样,才能为我们的生命筑起安全的屏障。而冬季尤其需要防范的便是一氧化碳中*。
1
什么是一氧化碳中*
一氧化碳无色无味,比空气轻,易于燃烧,燃烧时为蓝色火焰。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如果达到0.04%-0.06%时,就可使人中*。在不少没有加入集中供暖的市民家中,烧煤炭取暖仍然不可缺少,这自然也意味着极易发生一氧化碳中*的情况。其实,预防一氧化碳中*最关键的是要保持通风。因此,炉子安装的位置、烟筒的朝向都非常有讲究。同时,有条件的家庭不妨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这在目前看来才是最靠谱的方法。
2
常见中*原因
1.在密闭居室中使用煤炉取暖、做饭。
由于通风不良,供氧不充分,可产生大量一氧化碳积蓄在室内。包括门窗紧闭,又无通风措施,未安装或不正确安装风斗,疏忽大意,思想麻痹,致使煤气大量溢出;气压低,煤气难以流通排出。
2.城市居民使用管道煤气。
如果管道漏气,开关不紧,均可使煤气大量溢出,造成中*。
3.使用燃气热水器,通风不良,洗
浴时间过长。
4.冬季在车内发动汽车或开动车内
空调后在车内睡眠。
3
怎样识别一氧化碳中*
1.轻度中*
中*者会感觉到头晕、头痛、眼花、全身乏力,这时如能及时开窗通风,吸入新鲜空气,症状会很快减轻、消失。
2.中度中*
中*者可出现多汗、烦躁、走路不稳、皮肤苍白、意识模糊、老是感觉睡不醒、困倦乏力,如果采取有效措施,基本可以治愈,很少留下后遗症。
3.重度中*
此时中*者多已神智不清,牙关紧闭,全身抽动,大小便失禁,面色口唇现樱红色,呼吸、脉搏增快,血压上升,心律不齐,肺部有罗音,体温可能上升。极度危重者可持续深度昏迷,脉细弱,不规则呼吸,血压下降,也可出现高热40摄氏度,此时生命垂危,死亡率高。即使有幸未亡,也会遗留严重后遗症。
4
一氧化碳中*急救原则
1.应尽快让患者离开中*环境,并立即打开门窗,流通空气。
2.患者应安静休息,避免活动后加重心、肺负担及增加氧的消耗量。
3.给予中*者充分的氧气。
4.对中*较轻的病人,可以让他喝些浓茶,鲜萝卜汁和绿豆汤等。
5.神智不清的中*患者必须尽快抬出中*环境,让病人平躺下,解开衣扣和裤带。在最短的时间内,检查病人呼吸、脉搏、血压情况,根据这些情况进行紧急处理。
6.中*者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还可以针炙,针炙时可刺入人中、足三里、十宣等穴位。
7.呼叫急救服务,急救医生到现场救治病人。
8.病情稳定后,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
5
一氧化碳中*六大误区
误区1
用火烘了一个多小时,烟道应该没事了。
由于烟道在烧火的过程中有大量的烟灰附着在烟道上、炕洞里,所以在没有烧火的时候,尤其是在夏秋季节,水分会聚集到烟道内壁与烟灰融合,非常潮湿,烟道用的越久,情况越严重。这就造成了在烧煤取暖时,因为温度升高造成水分从烟道里蒸发出来,从而使烟道里的空气比重增大,通气不畅,严重时可形成倒流,造成大量一氧化碳聚集在房间内,导致一氧化碳中*。
误区2
把炕用水泥给抹了一遍,不会漏气,并直接把炉子通到炕里面,这样暖和。
把炉子直接通到炕里面是最危险的取暖方式。白天烧煤的时候温度高,晚上封炉子的时候温度很快就会降下来,任何材料都具有热胀冷缩的特点,在一次次的膨胀与收缩的作用下,火炕就会产生缝隙,从而导致有害气体的泄露。虽然水泥板的炕面比传统的土炕热的快,但这样更容易产生缝隙。
误区3
中*很轻,不用治疗或者吸点家里制氧机的普通氧就行。
一氧化碳中*的病人有一个假愈期,普通人不了解它的特殊性,医院经专家大夫诊疗,必要的话需要进行高压氧治疗,因为一氧化碳中*的特殊性(一氧化碳跟血红蛋白的亲和性是氧的多倍),吸普通氧气是无法代替高压氧治疗的。
误区4
一氧化碳中*患者抢救过来就没事了。
一氧化碳中*有造成中枢神经后遗症的可能。有的中*者在两周至3个月后又会突然出现痴呆、大小便失禁、偏瘫等症状,却被误诊为脑出血、精神病等。实际上,这仍是一氧化碳中*的表现。因此,一氧化碳中*一定要坚持一段时间的后续治疗,避免留下后遗症。
误区5
没臭渣子味儿不会中*。
一些劣质煤炭燃烧时有股臭味,会引起头疼头晕。而一氧化碳气体是无色无味的,是碳不完全燃烧生成的。认为屋里没有臭渣子味儿,就不会一氧化碳中*,这是完全错误的。
误区6
炉边放盆清水可预防。
一氧化碳不溶于水,要想预防中*,关键是门窗不要关得太严或安装风斗,烟囱要保持透气良好。炉边放盆水,并不会吸收炉子溢出的一氧化碳气体。
最后小编提醒,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为家人增添一份安全保障。一旦发生一氧化碳中*,医院治疗。
END
主编:韩福友
副主编:*林宗英
撰文:秦贞海
编辑:任君蕊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