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中毒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深圳这么做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援助活动 https://auto.qingdaonews.com/content/2018-06/26/content_20140182.htm

广东省深圳市作为超大型城市,发展进程快、人口增长迅速、内部结构复杂,安全发展面临很大挑战。

近年来,深圳在抓安全生产工作上主动探索、大胆创新,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持续聚焦电动自行车火灾防范、出租屋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小散工程和零星作业安全监管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整改,形成了事故专项复盘调查机制等一批好的经验做法,推动安全治理“治已病、防未病”,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主动仗,努力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

/

精准发力智能防范

打造电动自行车火灾“防护网”

深圳市坚持源头把控、标本兼治、精准发力,从强化立法保障、健全监管体系,制定标准规范、强化源头治理,统筹联防联治、深化综合治理,聚焦科技赋能、提升智能防范能力,丰富宣传手段、强化警示教育等方面,积极组织开展电动自行车火灾防范治理工作,有效防范化解电动自行车火灾风险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因便捷、经济、环保等特点,成为居民的主要出行工具之一。深圳市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超过万辆,入户充电、“飞线”充电等危险充电行为屡禁不止,电动自行车火灾时有发生。

深圳市坚持源头把控、标本兼治、精准发力,从强化立法保障、健全监管体系,制定标准规范、强化源头治理,统筹联防联治、深化综合治理,聚焦科技赋能、提升智能防范能力,丰富宣传手段、强化警示教育等方面,积极组织开展电动自行车火灾防范治理工作,有效防范化解电动自行车火灾风险。

自年8月1日起,《深圳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正式施行。《规定》对电动自行车质量标准、停放与充电要求等作出规定,明确电动自行车违停、违充等行为由公安机关进行处罚;将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停放场所建设及专项整治纳入年度消防工作考核和文明城市创建、平安深圳建设考核内容,压实监管责任。

据了解,以前的关于电动自行车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只作了一些原则性、基础性的规定,造成有关主管部门执法困难。《规定》的出台,有效满足了深圳市对电动自行车管理的需要。

南山区南油生活区B区聚集了不少快递公司、主营外卖的餐饮企业,电动自行车数量比较集中。年8月29日,南山区粤海派出所社区民警朱江洪对辖区开展电动自行车入户充电排查工作,发现一商铺内有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南山区警方依照《规定》,向商铺店主杨某开出首张电动自行车违法行政罚单,并责令其立即整改。

为强化源头治理,深圳市编制了《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消防安全规范》等地方标准,规范停放、充电场所的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探索“政府投建、企业筹建、业主自建”多元化模式,按照“四个一”原则试点推进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从源头降低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停放、充电等引发火灾事故的风险。年,深圳市建设集中停放充电场所1.4万个、充电设施5万余个。

该市还组织各区各部门集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坚持标本兼治,拧紧责任链条。年,该市组织力量检查建筑30余万栋,清理违规停放、充电电动自行车2万余辆次,消除涉电动自行车火灾隐患5万余处。

“中泰小区是个老旧小区,小区内线路老化,电动自行车违规入户会产生巨大的电气火灾安全隐患。”罗湖区桂园街道党工委书记刘楚文介绍,桂园街道在小区内安装了监测设备,为小区内的92辆电动自行车安装电子标签,运用物联感知技术识别电动自行车及电池是否入户,并通过客户端、小程序及时通知物业管理处。

深圳市试点建设电动自行车及电池进楼入户监测系统,以“电子信息芯片+电子围栏系统”为基础,通过无线布控、自动识别、远程控制、视频联动等多层面精准分析,实现对电动自行车入楼入户的预警和阻行,解决电动自行车违规入楼入户充电难题。

罗湖区安装RFID信息标签试点工作覆盖2个社区11个住宅小区和城中村。系统自运行以来,已报警起,其中80%为电动自行车停放楼道口报警,10%为电动自行车及电池入户报警,其余10%为电动自行车在楼道行驶触发报警。

深圳市还通过出台《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消防安全规范》宣贯意见,制作电动自行车火灾案例警示教育片,在多平台开设消防安全培训专栏,开展电动自行车“智慧扫码”消防安全提示及发布倡议书等多种方式,引导使用者规范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行为。

多措并举瞄准痛点

加强出租屋消防安全综合治理

深圳市聚焦出租屋消防安全管理突出问题,从制定规范指引、指导综合治理,多方协作联动、开展专项整治,完善网格管理制度、落实消防网格责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预警和应急能力,深入开展城中村电气火灾整治、防范化解突出风险,紧盯“三小”场所、坚决遏制“小火亡人”事故等六方面发力,全力化解出租屋“小火亡人”安全风险

深圳市个城中村居住着近千万人口,大多数为外来务工人员,流动率高,消防安全意识不强,不掌握火灾防范常识和基本的逃生技能。部分城中村出租屋消防安全管理薄弱,楼道堆放可燃物、堵塞疏散通道、占用消防通道、电动自行车违停违充、私拉乱接电线等现象屡禁不止。

为此,深圳市聚焦出租屋消防安全管理突出问题,从制定规范指引、指导综合治理,多方协作联动、开展专项整治,完善网格管理制度、落实消防网格责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预警和应急能力,深入开展城中村电气火灾整治、防范化解突出风险,紧盯“三小”场所、坚决遏制“小火亡人”事故等六方面发力,全力化解出租屋“小火亡人”安全风险。

宝安区消防救援大队联合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开展出租屋消防安全检查。李享颖摄

深圳市出台城中村规模化租赁整治改造消防安全指引,从总平面布局及平面布置、安全疏散、消防安全管理等方面规范城中村规模化租赁建筑整治改造工作,强化火灾风险源头管控,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同时,该市健全联合执法机制,深入开展集中夜查、隐患大排查等行动,定期组织公安、综合执法、出租屋管理等力量,逐家逐户实施“敲门”行动,形成工作合力;对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建筑进行挂牌督办、限时整改,推进城中村消防安全“七个一”“七必须”工作。

宝安区是深圳市人口最密集、产业最活跃的区域,实际管理人口万,其中流动人口达万,且绝大部分是外来务工人员。宝安区出租屋数量较多,分布范围较广,情况复杂多样,成为消防安全监管的一大难点。对此,深圳市逐栋建筑确定消防安全主体责任人,建立居民楼“楼长制”,全面组织开展“消防安全进万家、三查三清四关”自查自纠活动,有效预防火灾事故。

“最近两年,楼栋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日益精细,租户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来越强。”丁育吾是宝安区西乡街道麻布社区华侨新村的一名楼栋长。

她说,现在每栋楼都配备了门禁系统,每一名新来的租客都要到专属APP上填报详细资料,楼栋长、网格员审核通过才可以入住;每天早中晚,楼栋长要进行例行安全巡逻,发现堵塞楼道等消防隐患后,会及时通报给网格员并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深圳市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智慧消防”试点工作,加强燃气、电气、烟感、水压等传感器监测数据分析,提升火灾精准监测预警能力;完善简易喷淋装置、干粉吊球式灭火器、疏散逃生设施等,有效提高场所整体抵御火灾和人员疏散逃生能力。

南山区运用智能红外感知设备,加强“三小”场所人员停留监管。当探测到“三小”场所阁楼夜间非营业时段有人员停留时,设备将对其进行警示、劝离,若现场人员仍未离开,将向辖区监管人员推送人员留宿报警通知。宝安区的智慧安全监管系统,可对“三小”场所违规住人和火灾进行监测、预警。当出现烟雾和违规住人情况时,报警器发出警报,系统第一时间用多种方式告知“三小”场所业主、网格员、社区值班人员等,消除8小时外“三小”场所消防安全监管的盲区,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实现智慧防控、智慧管理。

年,深圳市将8个街道、40个社区列为火灾高风险区域并挂牌督办。其中,城中村消防安全整治是重要整治内容之一。深圳市消安委会、安委会联合印发《深圳市城中村(乡村)电气火灾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年)》,明确各区及13个行业部门工作职责、11项治理内容,重点排查整治电线未套管、电气改造、不合格电器及用电使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隐患,切实管住电动自行车停放或充电环节火灾风险。

为破解“三小”场所违规住人监管难题,深圳市多措并举整治“三小”场所,建立健全火灾隐患跟踪和复查回访机制,每周开展不少于2次夜间错时检查行动,严查严管违规住人及用火用电不规范等突出问题,重拳整治封闭疏散通道等行为,广泛发动志愿者队伍开展“十分钟消防安全培训”,切实降低“小火亡人”风险。

全面纳管严格执法

堵住小散工程和零星作业监管漏洞

深圳市政府制定《小散工程和零星作业安全生产纳管暂行办法》,健全安全纳管体制机制,压实监管责任,推动将按规定无需办理或无法办理施工许可证的小型建设工程(小散工程)和在公共区域进行的存在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坍塌等特定安全风险的小规模非工程建设类生产作业经营活动(零星作业)全面纳管,形成市区合力、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治理体系,小散工程和零星作业事故压减成效明显

盐田区住建局小散工程巡查组发放“小散工程安全施工防范措施”海报。杨和兴摄

小散工程敲敲打打,零星作业遍布街头巷尾,不经意间就留下隐患,威胁着千家万户的安全。然而,由于缺乏政策依据、纳管范围模糊、职责分工不明、监管力量未有效整合、执法措施不足等问题,小散工程和零星作业安全监管一直困扰基层。加之从业队伍、人员鱼龙混杂,安全意识淡薄,小散工程和零星作业事故高发。

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深圳市政府制定《小散工程和零星作业安全生产纳管暂行办法》,健全安全纳管体制机制,压实监管责任,推动将按规定无需办理或无法办理施工许可证的小型建设工程(小散工程)和在公共区域进行的存在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坍塌等特定安全风险的小规模非工程建设类生产作业经营活动(零星作业)全面纳管,形成市区合力、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治理体系,小散工程和零星作业事故压减成效明显。

综合考虑小散工程“规模小、工期短、总量大、点位多”特点,该市建立“安全备案、网格巡查、执法查处、宣培服务”的纳管制度,累计委托个社区工作站、家物业服务企业(含取得营业执照的物业服务中心等分公司)开展小散工程和零星作业安全备案服务;设立个备案站点,组织名网格巡查人员、名物业巡查人员开展日常网格化巡查;委托65家第三方机构开展第三方巡查,并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年均纳管小散工程量超11万项……深圳市明确全面纳管原则,对不符合施工许可报建条件、未纳入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范围的建设工程,由区、街道组织纳管,堵住小散工程施工安全监管漏洞;明确将小散工程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查处纳入街道综合执法内容,进一步确定小散工程违法违规行为查处的执法主体,实现对建筑施工活动安全生产的全面纳管。

年4月22日,龙岗区宝龙街道在对深圳市合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小散工程开展执法检查时,发现该公司多处用电设备无“当心触电”安全警示标志;切割机、钻床等有较大危险因素的设备未设置“当心机械伤人”的警示标志,不符合有关规定。执法人员立即暂停工程作业,并第一时间开展调查取证。根据结果,执法人员对该公司处以2.5万元罚款,并责令限期改正。

罚款不是目的,守护安全才是初衷。为及时提升街道办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龙华区住建局邀请建设工程和安全生产方面的专家参与培训指导,每年开展12场安全生产培训和1场应急演练活动,实现6个街道全覆盖。同时,各街道办组织业主、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从业人员参与培训。年,该区累计发放宣传技术手册2万余册,组织培训1.1万人次。

此外,深圳市落实责任,强化督查考核,明确区、街道、社区三级属地管理职责和行业部门职责。各行业主管部门加强督促指导,出台系列工作指引,建立问责考核及激励机制,确保工作落实到位。该市配套发布小散工程和零星作业备案、资质资格、安全生产、日常巡查、核查、执法等系列指引,列出日常巡查、第三方核查、执法等清单,开展清单化巡查、执法,有效提升纳管质效。

吸取教训举一反三

建事故专项复盘调查机制

年9月以来,深圳市应急管理局立足“从灾害事故中汲取教训”,运用公安系统情报分析思维,建立事故专项复盘调查机制,对易发、多发的典型事故进行分类复盘调查,找准事故原因和存在问题,提升安全防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事故后要深入复盘分析,只有找到问题所在并及时解决,才能避免事故再次发生。”深圳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马鸿雁介绍,年9月以来,该局立足“从灾害事故中汲取教训”,运用公安系统情报分析思维,建立事故专项复盘调查机制,对易发、多发的典型事故进行分类复盘调查,找准事故原因和存在问题,提升安全防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深圳市应急管理局选取本市和全国易发、多发的第三方破坏燃气管道、小散工程和零星作业、有限空间作业、建筑施工触电和高处坠落、瓶装液化石油气使用、道路交通等7类起事故,分类开展专项复盘调查。7个专项复盘调查组分别查找相关行业领域监督管理、体制机制、法律法规等深层次共性问题和事故诱因,共查找出体制机制问题5个、法律法规问题3个、行业监管问题4个、教育培训问题3个、其他问题17个。

针对上述深层次问题,深圳市强化系统治理和全链条防控,提出42条建议,要求涉及的行业监管部门强化履职尽责,提高源头防范、事前监管、事发处置效能。同时,推动市、区、街道、社区各层级扣紧责任链条,统筹发挥编制、司法、财政、执法部门和企业、协会、物业管理等机构作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治理格局,提升安全生产综合治理能力。

龙岗区通过复盘年以来的事故,梳理出5大类29个问题,分析研判安全生产形势,按照“先治标再治本、标本兼治”原则,建立长效机制。在此基础上,龙岗区围绕20个行业领域开展年安全生产百日整治攻坚行动,重点整治城中村、建筑行业、燃气和小散工程等领域安全,全面扭转安全生产被动态势,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和有较大社会影响事故,未出现人员伤亡。

龙华区以事故为导向,聚焦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全面开展各类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全力攻坚项重点任务。该区率先在全市试点实施道路交叉口双停止线,在29个繁忙路口设置危险区警示带和智慧斑马线;开辟医疗救护绿色通道,“警车、救护车、救援车”三车齐发,使19名交通危重伤员得到及时救治。围绕全区高处坠落、燃气等事故多发易发领域,该区建立“统一行动指挥、统一行动依据、统一派单作业、统一处置标准”整治模式,年高处坠落事故亡人数下降42.86%、燃气事故伤人数下降66.67%。

自专项复盘调查机制建立以来,深圳市生产安全事故得到有效压减,第三方破坏燃气管道、建筑施工触电、有限空间作业中毒窒息等伤亡事故大幅下降。

●作者:本报记者黄雄实习记者张移珍通讯员陈夫民牛一品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年3月3日一、三版原标题《对着标准查奔着问题去盯着实效改——深圳市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纪实》责任编辑:虞政、王倩(实习)

●编辑:庞舒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