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
一、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
(1)通常状况
颜色
气味
密度
溶解性
无色
无味
比空气的大
能溶于水
(2)固态CO2
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干冰容易吸收热量升华。
2.化学性质
实验
现象
结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熄灭蜡烛
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
—
(2)与水化合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
(3)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该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Ca(OH)2+CO2
CaCO3↓+H2O
易错提醒理解二氧化碳性质的常见误区
误区1 错误地认为二氧化碳气体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不是二氧化碳气体,而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
误区2 错误地认为“二氧化碳溶于水”等同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二氧化碳溶于水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发生的是化学变化,二者本质不同。
误区3 错误地认为二氧化碳不支持所有物质的燃烧。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但特殊情况下也能支持燃烧,金属活动性强的金属如镁条点燃后放入二氧化碳中能继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2MgO+C。
二、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1.二氧化碳的用途[来源。xx。k.Com]
二氧化碳在生活和生产中具有广泛的用途(性质决定用途)。
二氧化碳的性质
用 途
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
用于灭火
CO2+H2O淀粉+O2
光合作用的原料,作气体肥料
能和水及其他物质反应
制汽水,作化工原料等
干冰升华吸热
用于冷藏食物、人工降雨、制舞台云雾等
2.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性,但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因此,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该注意通风换气。
3.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大气中二氧化碳(还有臭氧、甲烷、氟氯代烷等)含量的增加会引起“温室效应”。
延伸拓展(1)温室效应的危害:全球变暖将可能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使土地沙漠化,造成农业减产;引起暴雨、洪水等灾害性和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增加;影响自然生态系统,改变生物多样性等。
(2)防止温室效应加剧的措施:
①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多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
②促进节能产品和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和普及,提高能源的生产效率和使用效率。
③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④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人工吸收CO2等。
⑤倡导“低碳”生活。
三、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状态
密度
溶解性
无色
无味
气体
比空气的小
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可燃性:一氧化碳能够燃烧,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蓝色。化学方程式为2CO+O22CO2。
(2)还原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CO+CuOCu+CO2。
(3)*性: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温馨提示一氧化碳使人中*与二氧化碳使人窒息的原理不同,前者是因为一氧化碳有*,吸入人体会造成中*,后者是由于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使人缺氧而窒息。
3.用途
(1)CO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因此可用作燃料。
(2)CO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
延伸拓展
煤炉中①②③处发生的反应主要是
①C+O2CO2;
②C+CO22CO(吸收热量);
③2CO+O22CO2。
四、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氧化铜自身具有氧化性,我们可以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灼热的氧化铜可以和氢气(H2)、碳(C)、一氧化碳(CO)等具有还原性物质反应,生成铜+X(氧化物)。
1.装置:
2.化学反应
CO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CuOCu+CO2。
CO2与Ca(OH)2(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3.反应现象
①黑色固体变成红色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实验步骤
(1)连接装置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点燃加热尾气的酒精灯。
(4)通入CO,排除串联装置中的空气。
(5)加热CuO。
(6)停止加热CuO。
(7)通入CO,排净残留在串联装置中的空气。
(8)停止点燃尾气。
注:①先通入CO一会儿,是为了防止玻璃管内的空气没有排尽,加热时发生爆炸。
②继续通入CO到玻璃管冷却为止,是为了防止生成的铜重新被氧化为氧化铜、防止澄清石灰水倒流。
总之:"CO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也说“先通后点防爆炸,先熄后停防氧化。”
③用酒精灯点燃是进行尾气处理: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使人中*。
注:此试验应在通风橱中进行:防止没除净的CO使人中*。
技巧提升
CO与CO2的鉴别与除杂方法
(1)物质的鉴别要依据物质性质的差异而产生的不同现象,CO与CO2的性质差别很大,鉴别方法很多。
鉴别方法
现象与结论
依据的原理
①将燃烧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有气体的瓶内
木条立即熄灭的是CO2,能被点燃的是CO
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CO能燃烧
②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使溶液变浑浊的是CO2,不变浑浊的是CO
CO2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CO不能
Ca(OH)2+CO2CaCO3↓+H2O
③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使溶液变红色的是CO2,不变色的是CO
CO2能与水反应,CO不能
H2O+CO2H2CO3
④将气体分别通入灼热的CuO中
使黑色粉末变红的是CO,不变色的是CO2
CO能与CuO反应;CO2不能
CO+CuOCu+CO2
⑤向装满两瓶气体的塑料瓶中倒入小半瓶水
瓶子变瘪的是CO2,不变瘪的是CO
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2)物质的除杂也是根据物质性质的差异,不过还要注意不能混入新的杂质。(括号能是杂质)
除杂方法
依据原理
CO2(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O能与CuO反应;CO2不能[来源.xx.k.Com]
CO+CuOCu+CO2
CO(CO2)[来源:学科网]
通过氢氧化钠溶液[来源_xx_k.Com]
CO2能与NaOH反应;CO不能
2NaOH+CO2Na2CO3+H2O[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通过灼热的碳
高温下CO2能与C反应;CO不能
C+CO22CO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除去CO2中的CO时不能用燃烧法。
考例精选
如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
①不能燃烧 ②不能支持燃烧 ③还原性④密度比空气的大 ⑤密度比空气的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⑤
C
图示实验现象为下面的蜡烛先熄灭,然后上面的蜡烛才熄灭,这一实验现象证明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密度大于空气的;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但不能证明二氧化碳是否具有还原性。
有关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B.CO2和CO都具有还原性
C.用澄清石灰水可以鉴别CO2和CO
D.通过闻气味可以鉴别CO2和CO
C
某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实验(图中夹持仪器已略去),在完成气密性检査后加入药品,并已在装置中充满二氧化碳。(提示:三氧化二铁为红色粉末,能与一氧化碳在高温的环境下反应生成黑色的铁粉和二氧化碳)
(1)填写表格中的空白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①缓缓通入CO2,点燃A处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
木炭粉减少,D中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
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CO22CO
②点燃B处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
B处玻璃管内
以上实验说明具有还原性
③停止通入二氧化碳,熄灭A、B两处的火焰
C中有D中液体进入
—
(2)有同学认为该装置需要添加尾气处理装置,你认为是否需要并说明理由。
(1)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①
沿右侧导气管进入E
②
红色粉末变为黑色
一氧化碳
(2)不需要;未反应的CO进入D装置不会逸散到空气中
①点燃A处酒精喷灯一段时间,木炭粉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因此木炭粉减少,反应产生的一氧化碳及剩余的二氧化碳进入D中,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同时D装置中液体被进入的气体由D装置压出进入E;②点燃B处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之前生成的一氧化碳会与三氧化二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因此B处红色粉末变为黑色,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该装置不需要添加尾气处理装置,因为过量一氧化碳已收集在D中,并没有排放到空气中,不会造成污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